English

走近新加坡乐龄义工

2000-04-16 来源:生活时报 刘洪芝 我有话说

新加坡称老年人为乐龄人士。在新加坡小住期间,我很注意了解该国老年人的生活情况。一般说来,那里的老年人生活还是很富裕的。大部分人自己有相当的积蓄,安度晚年没问题,再加上儿女的一些补贴,他们都是来者不拒。但很多新加坡乐龄人士并不坐享优越的生活,而是走出家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其中做义工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把谢仲贤先生采写的文章的部分内容简单地介绍给广大读者。

83岁的王仁英,眼睛动过四次手术后,现在视线已模糊不清。不过,她却说,看不见不要紧,只要还有一双灵活的手,仍然会到儿童协会当义工。

王仁英在接受访问时,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线,用眼神吃力地望着记者。患有糖尿病的她,这两年来因白内障及眼睛缺损,前后进入手术室四次。可喜的是,她并没有被眼疾击倒,还积极帮助别人。王仁英只是儿童协会众多义工中的一位“常驻”义工,早在12年前就开始为协会服务。她的工作很简单,主要是把旧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然后由其他义工分类以及包装,最后卖给邮票收藏家,为协会筹款。

动手术前,王仁英可以独自从家里到位于中鲁的儿童协会来,但在手术后,她就必须依靠女佣瓦蒂带路了。有趣的是,20岁的印尼女佣在她“熏陶”下,竟也成了协会最年轻的义工之一。

乐龄义工碍于体力,不能够参与活动量太大的工作,但是她们却能以剪邮票的小小贡献,为儿童协会尽一份力。

当谈到当初成为义工的原因时,开朗风趣的王仁英对记者说:“我来这里,是为了要看看我的朋友们(其他乐龄义工)时髦的新衣服、听听她们的声音以及看看她们的美貌。”一片笑声过后,她转而认真地说:“即使我眼睛瞎了,但只要身体还健康,还能够帮助人,我就会来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曾是护士的她在50多岁退休后,就到陈笃生医院以及基督教女青年会当义工。她形容自己年轻时就像一只蚱蜢,蹦蹦跳跳的,无法停下。她说自己在家里呆不住,非得找些精神寄托不可。

除了眼睛有问题外,王仁英的双脚也开始不听使唤,需要靠拐杖来支撑,所以每次到协会来,就得由儿子或司机接送。难得的是,这些由于年老带来的毛病,并没有迫使她放弃义务为他人工作。

走进儿童协会的小房间,就可以听到开朗及年轻的笑声。乐龄义工中,有不少是由王仁英“拉”进来的。她们一边工作,一边话家常,时而问候彼此的身体健康状况,时而称赞彼此的着装打扮。半天的光景眨眼就在一片谈笑之中度过。其中有些家境较为富裕的,就有司机接送,有的则老远搭车再转搭地铁到来,除了见一见老朋友外,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仍有“用武之地”。

邱碧霞(80岁)与何丽玫(66岁)都是经王仁英介绍才当上义工的。她们两人每来一次,就得花上45分钟的路程。邱碧霞形容说,自己好像中了“魔”似的,为他人服务的热忱11年来从没熄灭。另一名义工洪宝玉(译音)(75岁)曾在英国及澳洲军队里担任书记,她认为自己的一生相当顺利,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头,然而却能理解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她说:“只要我们还能够工作,只要头脑还灵活,我们就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分享与关怀。”

她的一番话也许能很好地概括出乐龄义工的心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